2016年復合肥市場將供不應求!?這到底是好消息,還是大騙局?
面對2015年化肥價格創十年新低的局面,居然有人展望2016年復合肥市場將供不應求,這不是搞笑嗎?
農資導報余雷分析全球經濟復蘇緩慢,經濟政策不同步。美聯儲加息,而更多的國家在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,造成美元升值,大宗商品價格承壓;2008年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,而當前的危機是產能過剩的危機,金融危機可以通過注入流動性去解決,而去產能化通過注入流動性的手段去解決只會加深危機,因涉及到企業的生死存亡,困獸猶斗,去產能化過程將極其痛苦和漫長。
再來看化肥。今年化肥最保守的估計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產量增長一點(磷肥除外,因國內沒有大的新增產能),需求下降一點,出口減少一點。
考慮銀行的抽貸壓力、地方政府的就業和經濟增長壓力、產品價格下降倒逼原料價格下跌的成本下降、生產能給企業帶來的邊際貢獻(雖然虧損,但比停產更經濟)和新增產能的投產,筆者認為今年化肥市場即使價格再低,產量都會小有增長;國內部分農產品最低保護收購價降低、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等政策必然造成化肥使用量的下降;出口無疑是化解國內化肥產能過剩壓力的唯一途徑,但考慮到國際農產品的價格低迷、中國的出口關稅政策和國際的新增產能,今年化肥的出口數量必然會下降。
三者疊加,勢必造成國內化肥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。
物極必反,那么市場反轉的信號有哪些?筆者認為一是企業的破產,二是大規模的兼并重組。停產只是曇花一現的利好,破產才是永久退出。兼并重組可以提高行業的集中度,解決“野蠻”的價格競爭問題,但在化肥行業預計很難實現,所以真正的反轉信號只有一個:部分企業的退出。
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場的亮點可能是復合肥:復合肥淡儲收款和發貨都很困難,小企業因資金和倉儲問題被迫停產,而大企業庫存高企,開工率也在下降,也就是說復合肥可能是當前為止,一個供應量下降的化肥產品。假如需求不出現大幅度的下降,那么復合肥供不應求的情況或許將發生。
部分肥企退出市場,這對復合肥行業或許是一個好信號,但是面對如此多的復合肥經銷商,他們又該何去何從?
這里小編給經銷商們幾個建議:
1、選擇真正有實力的復合肥品牌,例如:中鹽紅四方、紅色勁典、史丹利、金正大等有實力肥企廠家代理,降低自身風險;
2、選擇多品牌復合肥產品搭配銷售,有句話“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”,當前復合肥市場動蕩,要規避風險;
3、選擇質量有保障的復合肥品牌,同時需要提高自身能力,當前農業種植最需要的就是農化服務技術,大部分經銷商應該多了解農化服務知識,真正貼近農民,為農民解決所需問題,不僅為農民提供優質產品,更提供專業農化服務。
不破不立,2016年或將是中國化肥歷史上最困難的一年,需要政府的支持,需要行業的自救,需要經銷商的共同努力,同舟共濟,共渡難關。
(綜合農資導報,中國化肥網內容編輯)
掃一掃關注紅四方復合肥官方微信,有驚喜!